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屈征 陈声宇imtoken官网下载2v904.钱包最新版本.中国
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犷陶器,到明清时期釉彩纷呈的宫廷御瓷……9月13日,武汉博物馆全新打造的“万象随陶钧——馆藏古代陶瓷艺术展”精彩亮相。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变形蛙纹彩陶罐
作为该馆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常设展之一,展览在展品遴选、内容解读、展陈空间、互动展项等方面全面升级,系统呈现中国数千年的陶瓷艺术演变,吸引不少观众漫步展厅感受陶瓷之美。
清 光绪 “储秀宫”款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万余藏品精选380余件套
构建陶瓷发展脉络
新展从万余件馆藏文物中悉心遴选380余件(套)陶瓷精粹,从新石器时代的粗陶稚韵到民国年间的瓷品风华,跨越数千年时光的陶瓷器物在此聚首。尤为难得的是,百余件曾深藏库房的珍品,此次首度揭开神秘面纱。
金 白地红绿彩花卉纹碗
展览分为“泥火交融”“随时物华”“若采自然”“巧艺天工”四个单元,涵盖了不同历史阶段、地域风格和工艺流派,构建起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陶瓷发展脉络,既展现了陶瓷艺术的多样性,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从陶土初萌到瓷韵鼎盛,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活到宫廷的奢华陈设,驻足展柜前,透过陶土的温润、瓷釉的清透,似能捕捉到窑火淬炼的光阴故事。
此次新展移至该馆三楼展厅,展陈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整体动线经重新打磨,布局错落有致,为观众带来更流畅的参观体验。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千年陶瓷的星河,一步一景皆是韵。
“敖丙的法器”、四爱图梅瓶
众多名器让人眼花缭乱
清雍正年间的青花地海水白釉龙纹胆瓶,上部小口细颈,下部垂珠滴露般圆润,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其造型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敖丙的法器造型颇为相似,吸引不少观众前来寻宝。
清 雍正 青花地海水白釉龙纹胆瓶
武汉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范江欧美则从另一视角进行解读:这件重器充满巧思,不同于以白釉为地、描绘青花图案的主流做法,该胆瓶以青花为地,白釉绘游龙,更以堆塑工艺附于瓶身,增添了海浪滔天、游龙翻腾的壮阔气势,堪称清前期制瓷工艺与造型美学结合的生动例证。
漫步展厅,让人惊喜不断。除了青花地海水白釉龙纹胆瓶外,新石器时代变形蛙纹彩陶罐、清雍正斗彩芝仙祝寿图盘等馆藏名器悉数登场,在全新展陈空间内风采更胜从前。镇馆之宝、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也从一楼展厅迁至新展厅亮相,住进馆方精心打造的“新家”,更彰显优雅、端庄的气质。
元 青花四爱图梅瓶
百余件馆藏珍品此次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它们让陶瓷发展史从书页走向现实——战国施彩磨光黑陶舞俑,古朴而又可爱;唐三彩罐明艳绚丽,展现盛唐气象;明代琉璃龙形建筑构件气势恢宏;清乾隆仿钧釉蝶耳衔环尊,釉色丰富多变,流光溢彩;清光绪“储秀宫”款青花缠枝莲纹大盘,纹饰繁密,清雅丽质。
唐 三彩罐
清 乾隆 仿钧釉蝶耳衔环尊
“中国排面”瞬间将阅兵场氛围推向高潮
清 乾隆 仿钧釉蝶耳衔环尊(局部)
除了馆藏名器,展览还更多聚焦古人的日常。武汉地区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陶俑,新版imtoken此次亮相展厅的就有“洗碗”陶俑、“刷桶”陶俑、“烹饪”陶俑、“观火”陶俑。古人的生活场景穿越千年扑面而来,烟火气息十分浓郁。
唐 洗作 厨作陶俑
此外,元代“尹”款白地褐彩梅瓶,瓶身书指代蒸馏酒的“哈剌吉”一词,瓶底书“尹”字,承载着元代蒸馏酒的酿造记忆,也是当时定制款商品的代表;明代带座珐花彩狮器形高大,威严沉稳,细节刻画入微,尽显民间陶瓷艺人的不凡创造力;清代素三彩三国人物故事图五供,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
明 带座珐花彩狮
古人匠心VS策展人“小心机”
展陈焕新尽显陶瓷美学
此次全新升级的陶瓷展,既是文物精品的璀璨荟萃,更是一场领略陶瓷艺术的美学之旅。
为了更透彻地阐释中国陶瓷蕴含之美,馆方在展陈设计上反复打磨,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雅韵之美,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范江欧美说,“策展理念强调‘淡而舒雅’,展柜和展墙尽量简洁素雅,以让展品釉色不被干扰,更显温润柔和。希望观众能在恬淡静谧中,与美独处。”
为文物展示营造氛围感。
展厅造景错落有致,在不经意间的转角处,也许就藏着策展人的巧思和小心机。范江欧美举例称,在花盆、花瓶的背景墙上绘上插花,以营造更强的氛围感;将鸟食罐放进鸟笼中陈列展出,只为原汁原味地展现器物的使用场景。色彩明丽的粉彩荷花式吸杯,在多家知名博物馆都是网红,展览一次性展出多件,并设计出花朵盛开的绚烂场景,以方便观众从不同侧面欣赏这类器物。有观众惊呼其为“泼天的富贵”。
多件粉彩荷花式吸杯同时展出,如花朵盛开。
清 光绪 粉彩荷花式吸杯
展览还设置多处造景打卡点及互动设置,让游客在感受陶风瓷韵的同时也能打卡出片。一幅8.5米长的《中国陶瓷文化数字长卷》,以时间轴串联起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这是国内首次在博物馆内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与可触摸曲面屏设备展示中国陶瓷历史。观众通过触摸屏幕,即可在山水画卷中“穿越”历史长河,深入了解陶瓷技艺与文化的演变。
数字展陈吸引观众打卡
“在整理文物和策展过程中,我时常为古人的匠心所感叹和感动。”范江欧美说,在“若采自然——瓷之釉”单元,展出了色彩缤纷的瓷器,仅一个青色,就涵盖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冬青、天青等多种青色。“从早期的青瓷,到宋代如冰似玉,再到明清时期各种各样的青色,背后是制瓷匠人无数次的探索与创新。从‘偶然得之’转变为随心所欲的‘拿捏’,这应该就是中国精神的直观体现吧。”
清 乾隆 青釉暗刻莲纹盘
金秋九月,不妨来武汉博物馆赴一场陶瓷织就的美学盛宴,在釉色的温润与光影的交织中,共同领略中国陶瓷艺术的恒久魅力。
清 “嶰竹主人”款蓝地粉彩冰梅纹盘
清 瓷胎髹漆嵌宝石兽纹荸荠瓶
清 豆青地描金缠枝莲纹带托花盆
清 道光 仿钧釉石榴尊
(图片来源:武汉博物馆)imtoken官网下载2v904.钱包最新版本.中国